close

昨天在金石堂看了詹宏志的 "綠光往事"

與楊絳的 "寫在人生的邊上"和 "幹校六記" "我們仨"

(當然沒讀完啦!因為旁邊書店服務人員不停在我旁邊整理書籍)

(沒錯!她老公老鍾也寫過這樣題目的書,正在我手邊)

兩者的敘事手法雖天差地別卻一樣感人

詹為本省人〈我本以為他為外省人〉

楊絳為大陸人士,雖謙稱對古文不夠嫻熟〈有專題講論語哩!〉

但敘事流暢且有"老舍" 那同年齡人特有的白話文

〈我稱五四白話文,跟胡適寫的也很像,也就是讀舊漢文書卻手寫新漢文的人〉

讓人讀來十分懷念與輕鬆。"我手寫我口" 有那麼味道!

詹宏志的故事與他的童年有關,整本書裡頭的對白

我想除台灣人外大概很難看得懂

這種國台語合併的敘事風格卻不是他獨有的

老實說,在看詹的書之前,我是相當討厭他的

主因在於他之前推薦的 "謀殺專門店" 裡的書籍,有些很爛!

卻因為他的八寸不爛之舌,讓我花錢買了好幾本

〈而且他的書都有膠模封起,讓人只能買後返家翻閱〉

與其說他是作家,倒不如說是書籍的 "業務員"

因為他就是以行銷書籍、雜誌聞名!

不過,這本關於家族 "私史" 的 "綠光往事" 讓人改觀

從他老爸的逝世談起〈那種況味,我能了解〉

回顧自己小時家族和舊時代的歷史

與楊絳 "冷處理"的寫法不同的是

〈我想是楊絳本身仍有顧忌,無法肆無忌憚講話,或是本身個性使然?〉

詹的寫法多了很多場景、人物,對白都是直接以台語發音轉錄

楊絳女士的書雖然有篇提到小時候給個 "梆梆"甚麼的瞎子看相時

瞎子說了句 "尋開心",她說這是他們方言 "開人玩笑"的意思,問題是這句在台灣常用啊

跟許多四川、湖南方言用語一樣早已融入標準國語裡了

還是大陸普通話不同?

總而言之,楊絳女士的回憶錄

一開頭寥寥數句便叫人看著鼻酸,

談到 "我們仨",如今卻只剩她獨自懷想過往

〈我想到以前台灣老牌藝人素珠在電視上講過

老公留給她"兩個憶"─記憶與回憶〉

詹本人文章由家族悲劇轉為替家人寫史

當然以寫作風格而言,詹還不如前輩 "汪笨湖"文字來得洗練純熟

能把國台語以文白方式相當緊密寫在一起

至今我仍認為汪笨湖的幾本小說真是經典,也拍成電視劇與電影

大受好評,只是這傢伙開始從政,從此就不安寧了

只是因為他的政治立場而抹煞他的作品還是有點 "袂甘"

而且我還記得台灣第一部 "韓流" 電影就是他作品改拍的 "落山風"

男主角是楊慶煌,女主角是個韓國有名作風大膽的女星〈當年所謂大膽就是穿著清涼〉

也是我國中第一次看過感到‧‧心癢癢的片子

他的小說情欲色彩濃厚,相當受當時保守風氣的人們歡迎

(至少蠻受我歡迎,我代表人們)

2009-6-13 下午 04-06-00_0596 

2009-6-13 下午 04-07-26_0599

2009-6-13 下午 04-06-57_0598

2009-6-13 下午 04-06-26_0597

既然講了汪也順帶提一下張大春的 "聆聽父親"

一樣是私人史,這可算是大陸流亡台灣人士的

外省私人史

  (44)

看過蠻多寫家族史的 "私小說"

看的大部分是台灣小說作家的作品啦!

更多的是與政治立場有關,偏重處理白色恐怖年代

的"個人苦難史"

而這本耍帥的書,主要是寫台灣 "阿舍仔"

在日據時的奢華生活與國民黨來後的局勢轉變

個人又如何牽扯其中

2009-6-8 上午 12-28-28_0126

至於 "虛擬" 的那就多了

從施叔青的 "香港三部曲"

到馬奎斯的 "百年孤寂"

還有陳忠實的 "白鹿原"都是

〈這些書我都有,只可惜目前找不到封面,大概是忘了掃瞄上去了〉

藉著一個家族的歷史來說明旁襯 "國家史"

從柏楊開始就很多這一套的 "創造型歷史小說"

〈日本作家尤其多,按下不表〉

而二月還是三月河寫的已經算是 "政治小說"而非真的 "歷史小說"了

〈詳情過長略之〉

當然還有這本為了 "城市"寫的歷史了‧‧‧

2009-6-13 下午 04-16-57_0610

‧‧‧以下刪去五百字

卡爾維諾也寫過對 "城市"的想像

但說實話,看不太懂

請讀者自行想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