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交流不可避免,因此保守人士擔心的語言異化也越來越快
有人認為語言會變質、墮落,殊不知實情恰好相反
我在JENA時候,有堂課要報告台灣話,我上了總圖三樓查資料
在從電梯出來的左手邊,往前經過一堆英語書、一堆俄語書
甚至為數還不少的喬治亞文書〈一堆圓圈圈〉
後面,終於找到總數不到十本的中文書,這就是全JENA圖書館有的中文書籍
中文雖名列世界十大出版圖書語文之列
〈據某大陸作家所言為五大‧‧‧有點誇大?〉
才不到十本書還真是欺負人,也可見德國沒想像那麼 "開放" 與 "多元"?
對東方的了解也相當匱乏
重點是這十本書之中,就有一本教授中文給德國人的學習書
寫作的人好像是在十九世紀到中國的傳教士
後人認為有價值又重新刊行了
問題在於,這本書以當時的官話作為標準
當時官話發音明顯較接近台語發音,而與現今北京官話差距較大
〈譬如有入聲,尾音還留有p,t,k的子音,
音調只剩下五調,入聲也不分陰陽〉
〈剛看了上海話的書,看來當時的官話很像 "上海話" 啊!〉
因此,現今的普通話也好,國語也好
其實本身就是種 "揉合" 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混合語
所謂的標準、正統,從一開始都只是人為的想像
而所謂的 Faux amis 或稱為 false friends
就是語言交流中產生了形變質改
語言的意義也更跟著改變了
德文的 "Handy" 就是這樣
〈這一部分的解釋之前提過,就這樣帶過〉
最奇怪的是德文的 "pommes frites" 從法文而來
是 "薯條" 的意思
〈有時候我覺得德文的構詞法還比較接近中文〉
pommes是法文的 "蘋果"
pommes de terre 地上的蘋果就是 "馬鈴薯"
〈在奧地利也叫 "Erdapfel",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奇怪的是法文薯條只叫 "frites"
而 "steak frites"就是:牛排加薯條
從來沒有 "蘋果薯條"這種口語講法
甚至德文俚語就說 "POMMES"
把法文蘋果當薯條了!
害我信心滿滿的說出 "pommes frites" 結果法籍老師無人人懂
這不只是個 faux-pas
也是個 faux-amis的最佳例子
其它的 faux-amis在很多語言裡都有
尤其是相近的語言
簡單的分類
像:英、法、德語裡
還有中、日、韓裡頭
有空再聊吧
要去吃午餐了
ps. 查了一下法文字典
好像也是有 "pommes frites"
也是薯條的意思
可能是口語沒人用了吧
還是上課的老師‧‧‧是假法國人?
不過法國人都說 "frites"是確定的
英文叫 french fries 或只稱 frie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