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1214583771

最近看了一本介紹數學的書,上面吹捧印度人之所以能在

數學與電腦行業發光發熱

究其主因就是因為其語言的 "數字觀" 非常合乎 "邏輯"

這個觀點的缺少 "邏輯基礎" 卻濫用 "邏輯" 讓人好笑

為什麼呢?因為印度的算數方式跟中文是一樣的

也就是二十就是二+十,頭一個二代表十進位的二

這是典型的語言決定論─胡說八道!

就像認為人的大腦只用了其中的百分之十,其餘九十 "有待開發"

〈認為自己只用了大腦的十分之一的人其實只用了自己大腦的十分之一〉

頭一個理論是倒果為因,人腦對數字理解與儲存方式與數學的邏輯不同

舉個例來說:美國人講 thirteen,thir 是 3,teen 代表 10

但一般美國人記單字可不會認為如此,他們把13當成一個 "整體" 來記憶

小孩子學習語言,但並不會 "分析" 語言

如果仔細觀察人腦的反應就知道〈不管說甚麼語言〉

當人看到數字13時,反應的位置可不會是10的區域先亮起,3再亮起

也就是說:人腦裡面可沒嵌入加減乘除計算機啊!

〈如果有的話,學數學就不會那麼頭痛了!〉

所有的加減乘除其實是 "後天習得"

〈1到6的觀念可能是先天,有人對剛出生嬰兒研究得知〉

且所謂語言中樞的說法也有所爭議

Chomsky的理論在當今認知語言學派中飽受批評

原因是語言遠非如此單純,還有手勢、表情、音調

所表現的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有德文書說占了70%,存疑!〉

而大腦分區更讓我們明瞭,大腦其實是個 "兵家必爭之地"

每個地點都有人搶先占領,而沒用的區域會自行 "枯萎"

甚至被移作他用

有人寫了 "只有半個大腦就夠了",那是在孩子還小

大腦尚未 "分家" 時

通常成年人的大腦彈性沒那麼大

何以見得?從中風的人就知道

那復建的過程其實就是讓大腦的神經往別的地方發展所需時間

修復 "枯萎" 的枝幹

人的大腦,反而像是植物的樹幹

數學_1~1

對於數字,我們可以看到法國人的奇思異想

如果學過法文的人就知道

法文的數字要算到一百可是加+乘+進位都要用上喔

舉法文90為例,quatre-vingt dix

就是 4*20+10 〈quatre 4,vingt 20,dix 10〉

別問我95了!(quatre-vingt quinze 4*20+(5+10)〉

難道每個法國人都是乘法天才?

●●●

已經連續寫了三個月的部落格

堂堂邁入第四個月了

最近教學教得有些狼狽、疲憊

可能是離開崗位太久了

有些生疏所致‧‧‧

總之,我已經找到放鬆的方式了

就是買 WII來玩!

還有多讀些有趣的書吧!

像這本:女醫花道

P1120130 

相當爆笑!有助於減輕生活壓力

P1120131

侯文詠的新書是關於金瓶梅的賞析

更有助於釋放壓力‧‧‧

每次我想到金瓶梅,我就會想到胡錦、成龍

0003223110

哈哈!有人看過這片嗎?

這可是大導演李翰祥的鉅作

他的 "三級片" 每部拍得都相當有 "小品"味道

成龍還剛出道演武松的樣子

反正是個配角‧‧‧

P1120132

這本書呢?據說是暢銷排行

還未看,想來是那種哭窮的作品

等到哪天心情不好可供參考‧‧‧

現在呢?先看些推理小說吧!

島田莊司的作品還是我最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